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古生物学术报告十五则

时间:2022-06-24作者:毛静静点击数:

报告人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报告时间2022627日(星期一)19:00-22:00

2022628日(星期二)19:00-22:00

2022629日(星期三)19:00-22:00

2022706日(星期三)19:00-22:00

2022708日(星期五)19:00-2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505 025 1600

  Martin Sander 教授

工作单位德国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波恩大学

举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Martin Sander教授,1960年生,德国人,现为德国波恩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系教授,Goldfuß 博物馆馆长。先后于德国弗赖堡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及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开始受聘于德国波恩大学,曾先后担任波恩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和古生物系系主任Sander教授目前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七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ScienceNature,专著和教材六本。上述成果在相关领域引用近9000次,H指数55,是德国H指数最高的古脊椎动物学家。

 

报告题目一:古生物骨组织学的研究史

报告一简介17世纪后期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以来,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日新月异。19世纪初,显微镜被首次应用于观察骨骼化石的结构,随后岩相薄片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对于古生物化石微观结构的研究。本次报告将着重介绍古生物骨组织研究的发展历史、四足动物骨组织学的简介、组织学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最新的骨组织学研究进展等。

 

报告题目二:骨组织学以及偏光显微镜的应用

报告二简介化石中最常见的是硬化的骨骼,部分化石中亦可观察到矿化的软骨组织。此次报告将对脊椎动物的骨骼,牙齿及其表层的釉质结构进行系统的介绍。同时,一些非骨骼的矿化组织,譬如羊膜动物的蛋壳也将会在在本次报告中得到介绍。

 

报告题目三:脊椎动物的骨骼以及硬化组织

报告三简介化石中最常见的是硬化的骨骼,部分化石中亦可观察到矿化的软骨组织。此次报告将对脊椎动物的骨骼,牙齿及其表层的釉质结构进行系统的介绍。同时,一些非骨骼的矿化组织,譬如羊膜动物的蛋壳也将会在在本次报告中得到介绍。

 

报告题目四:骨的组成

报告四简介通常情况下,化石中最常见的是硬化的骨骼,部分化石中亦可观察到矿化的软骨组织。在现生的脊椎动物骨骼中,矿物质占70%,胶原蛋白质约为29.5%,其他蛋白质约为0.5%;而在脊椎动物化石骨骼中,矿物成分含量可达到99%,其余百分之一为其他有机质。本次讲座将着重介绍骨骼的成分以及有机质在其中的作用。

 

报告题目五:生物矿化-从磷灰石到胶原纤维

报告五简介骨骼中的主要无机成分为骨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hydroxyl apatite: Ca3PO4)。在生物体骨骼的形成过程中,纳米级别的骨磷灰石晶体被逐一整合到胶原蛋白之间,形成坚固的骨骼结构。本次报告将对生物体中骨磷灰石的有机生长过程做出讲解,同时将会探讨骨骼生长过程中,胶原纤维与磷灰石微晶的有机结合过程,以及骨骼如此坚固的微观结构原理。

 

报告题目六:骨磷灰石微晶的镜下观察与定向

报告六简介羟磷灰石是人体骨骼组织主要成分,羟磷灰石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且晶粒越细,生物活性越高。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的主要成分亦是羟磷灰石。本报告将主要介绍磷灰石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双折射特征。在对化石骨骼的薄片进行观察时,利用偏光镜和正交偏光特性能有效识别骨骼中磷灰石晶体的排列方向并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与观察现生生物骨骼结构一样的效果。

 

报告题目七:骨细胞与软骨的形成

报告七简介This talk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cartilage, periosteal bone, and endochondral bone. Different bone cell types will be also introduced.

 

报告题目八:骨生长与皮质骨的形成

报告八简介骨组织的生长和吸收特性与力学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一现象的发现可以追述到19世纪中期。本次报告主要讲述骨生长的力学行为与骨细胞中的成骨细胞的关系。在两类骨骼的生长过程中,成骨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成纤维细胞,具有分泌和强化骨基质的作用,活跃的成骨细胞将会迁移至应力水平较高的部位,分泌和矿化骨基质形成新骨,使得该区域的骨量发生增长。报告将解释骨生长和骨吸收所形成动态的平衡过程,并揭示化石中皮质骨的保存形式。

 

报告题目九:牙齿的生长与蛋壳的硬化

报告九简介在古生物化石中,矿化的组织通常更易于保留下来,除了常见的动物骨骼之外,脊椎动物的牙齿和繁衍所依托的卵壳在化石中也十分常见。本次讲座将针对非骨骼的牙齿结构-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腔,以及部分脊椎动物的蛋壳-如恐龙,鸟类的卵化石进行讲解。同时关于这两类化石的组织学薄片展示和镜下结构也将一并予以解释。

 

报告题目十:皮质骨的组成-以板层纤维骨和层状带状骨为例

报告十简介在各类皮质骨与软骨成骨中,骨纤维细胞的排列方式随着生长速率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形成不同类型的骨组织。本次报告主要介绍皮质骨形成过程中的两类结构:板层纤维骨(Fibrolamellar Bone-编织类型基质中的初级纤维骨单位,其类型的区分通常取决于血管结构;层状-带状骨(Lamellar-zonal Bone-以交替出现的平行纤维骨和血管较为密集的区间为特点,代表着不同的骨沉积速率。这两类骨及其中间类型代表着脊椎动物的主要骨组织类型。

 

报告题目十一:External Fundamental System

报告十一简介作为古骨组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及体型极限一直以来备受古生物学家的关注。个体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骨骼中通常可以观测到年轮状的生长停滞纹(LAG),因此骨组织切片可以提供个体相应的年龄信息。本次报告将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薄片材料重点讲述化石中生长逐渐放缓的证据,即External Fundamental SystemEFS)所展示出的紧密排列的生长停滞纹,有助于探讨生物个体体型增长的年限以及相应的体型极限。

 

报告题目十二:Metaplastic Bone Tissue

报告十二简介除去常见的硬骨,牙齿以及部分软体组织外,在生物的软体组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骨化结构,即Metaplastic bone,通常是指在正常柔软的身体结构中骨质的发育。本次报告将介绍这类结缔组织中骨化的骨骼,例如意外因受伤被成骨细胞侵入的结缔组织、骨化的肌腱组织、生物的甲板以及肌肉中的纤维增生(Sharpey’s fibers)等。

 

报告题目十三:化石骨组织学应用-爬行动物的体型与生活史

报告十三简介自古生物学科建立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对远古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体型的探究就从未停下脚步。古骨组织学为探究个体发育生长的过程提供了额外的信息。本场报告将结合过往对蜥脚类恐龙体型巨大化研究的实例,探讨骨组织学在复原生物体型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根据骨组织类型的变化,将介绍如何利用骨组织薄片的镜下特征来推断该个体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生活史。

 

报告题目十四:化石骨组织学应用-大型爬行动物的冷血与温血之争

报告十四简介温血动物,是指不会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体温的动物, 冷血动物则是指体内没有自动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关于中大型古爬行动物是否为温血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本次报告将从骨组织学的角度,通过分析骨细胞遗留的痕迹、血管的分布以及尺寸和骨组织类型来讲述其对生长代谢速率以及体温保持的作用。

 

报告题目十五:化石骨组织学应用-形态适应及生物体重建

报告十五简介远古生物的外形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从光秃秃的鱼龙到长羽毛的恐龙,脊椎动物的体型从数厘米,一直到数十米。生物结构所关联的力学特征以及形态上的适应始终困扰着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们。那么恐龙到底能长到多高多重?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需要什么样的骨骼结构来降低自身的重量?二次入海的爬行类动物将如何改变自身以适应近海和远洋的生活?本场报告将结合骨组织学以及形态学给出以上谜题的答案。

 

 

 



                                                                 信息来源:刘俊